图书馆管理系统结构设计TOC\o"1-3"\h\z\u1绪论31.1系统开发背景31.2系统开发意义31.3系统概述32系统设计目标和标准42.1系统设计目标42.2系统设计标准42.2.1高可靠性42.2.2高性能42.2.3技术优异性和实用性42.2.4网络安全性52.2.5标准开放性52.2.6含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52.2.7可管理性52.2.8兼容性和经济性53系统需求分析63.1系统功效描述63.2各子模块功效63.2.1基础信息维护63.2.2读者管理73.2.3图书管理83.2.4期刊管理83.2.5图书流通管理93.2.6期刊流通管理93.2.7统计分析管理103.2.8权限管理104系统结构设计114.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114.1.1概述114.1.2两种结构对比114.1.3本系统结构124.2系统功效结构设计124.2.1功效结构图124.3系统功效分析134.3.1读者管理134.3.2图书管理134.3.3流通管理134.3.4权限管理154.4系统步骤图:154.5系统总体框架图165结束语176参考文件17绪论1.1系统开发背景在*近部分年以来,伴随国家对教育重视,教育方面投入越来越大了,对应高校图书馆规模也在不停扩大,多种图书数量飞速增加,所以,图书馆日常管理中多种信息量也成倍增加,面对着庞大信息量,假如我们还是采取传统人工方法管理会造成图书馆管理上混乱,人力和物力过多浪费,图书馆管理费用增加,进而影响整个图书馆运作和控制管理,所以,我们有必需制订一套合理、有效,规范和实用图书馆管理系统,对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多种信息资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发总设计目标就是实现图书馆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1.2系统开发意义进入到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首先,计算机本身技术发展已令人十分吃惊,其技术更新换代是十分频繁,而网络作为计算机技术关键分支,已深入地影响到每个人生活;从其次上讲,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已深入到各行各业,包含工业,农业,教育,旅游,企业等等,能够说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已离不开计算机,而计算机应用一个关键表现就是MIS即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它能有效地提升政府,企业,学校,酒店等部门工作效率,本图书管理系统就是MIS在图书管理方面应用。学校图书馆作为校园藏书中心,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甚至关系到很多科研项目能否顺利完成。传统手工管理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工作效率低,查询起来繁琐。本图书管理系统正是针对手工管理时代缺点而开发出来管理信息系统。它既能提升老师工作效率,提升学生素质,又能为决议者做出决议提供实时有效数据支持,为管理者进行管理提供很大帮助。1.3系统概述高校图书馆是向老师、学生提供文件信息服务学术性社会公益文化单位,是图书目录管理、图书馆间协作协调和业务研究和交流中心。
图书馆管理系统建成后不仅要满足借阅、查询和返还通常功效,而且还必需实现经过计算机网络向社会提供原文下载、定题服务、专题检索、各类图片查询和典藏业务等特殊功效。这么图书馆在文件采访、编目、流通和检索等关键业务工作和办公方面全部将采取计算机管理。这么就能够充足发挥图书馆优势,逐步开启数字化图书馆工程建设。2系统设计目标和标准2.1系统设计目标图书馆管理系统就是对图书馆多种图书资料和数据进行搜集、整理、统计、
计算、分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议、采购计划、文件编目、图书流通所必需信息软硬件环境。它经过对多种数据处理来取得相关信息以控制利用过去数据和对应模型对未来情况进行估计;能从全局目标出发,对决议活动给予辅助。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要为每个借阅者建立一个账户,并给借阅者发放借阅证,账户中存放借阅者个人信息、借阅信息和预订信息。持有借阅证用户能够借阅书籍、返还书籍、查询书籍信息、续借、预订书籍并取消预订,这些操作全部是经过图书管理员进行,也就是借阅者不能同系统进行直接交互,而是图书管理员充当借阅者代理和系统交互。同时,图书管理员还能够对数目进行编目工作,进行添加、编辑和删除书籍信息。2.2系统设计标准依据上面系统建设目标,建立一个成熟网络系统,还需要遵照以下设计标准:2.2.1高可靠性网络系统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关键,在网络设计中选择高可靠性网络产品,设备充足考虑冗余、容错能力;合理设计网络架构,制订可靠网络备份策略,确保网络含有故障自愈能力,*大程度地支持系统正常运行。网络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应便于诊疗和排除,充足表现计算机网络高可靠性。2.2.2高性能图书馆网络性能是整个网络良好运行基础,设计必需保障网络及设备高吞吐能力,确保多种信息(数据、图像)高质量传输,才能使网络不成为业务开展瓶颈。
这就要求尽可能采取高性能网络设备。2.2.3技术优异性和实用性采取优异成熟概念、技术和方法,能支撑多种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主流网络应用,又含有发展潜力;能够根据模块化、层次化标准设计网络,网络具有很好伸缩性、能够依据网络建设不一样阶段灵活配置和扩展,含有能不停吸收新技术、新方法功效,在确保满足图书馆业务、应用系统业务同时,要体大连水产学院图书馆网络系统设计和实现现出网络系统优异性。在网络设计中要把优异技术和现有成熟技术和标准结合起来,充足考虑网络应用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2.2.4网络安全性图书馆网络中有大量相关教学和档案管理关键数据,如存放大量文本、图形、视频、流媒体等数据,不管是被损坏、丢失还是被窃取,全部将带来极大损失。在安全方面,采取在图书馆内部关键服务器区架设防火墙方法,从而避免图书馆内部网上关键服务器受到侵害;考虑到网络设备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尽可能地采取同一厂商网管软件能够对设备进行更为详尽细致管理,增强了网络应用可靠性。制订统一网络安全策略,整体考虑网络平台安全性。2.2.5标准开放性支持国际上通用网络协议、路由协议等开放协议标准,有利于确保和其她网络(如中国教育网、公共数据网、学校之间等其它网络)之间平滑连接互通,和未来网络扩展。
2.2.6含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常更换网络设备是一笔很大开支,在组建高校图书馆网络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原因是在以后五年内可连续扩展性。采取三层交换机能够顺应该今学校网络需求和以后整体网络改良和升级,能够顺利从千兆链路直接过渡到万兆链路。2.2.7可管理性对网络实施集中监测、分权管理,并统一分配带宽资源。选择优异网络管理平台,含有对设备、端口管理、流量统计分析及故障自动报警功效。2.2.8兼容性和经济性兼容性是指能够*大程度地确保学校现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可用性和连续性,为不一样现存网络提供互联和升级手段,确保多种在用计算机系统(包含工作站、服务器和微机等设备)互联入网,充足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发挥高速网络优势。经济性就是在充足
利用现有资源情况下,*大程度地降低网络系统总体投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在确保网络整体性能前提下,充足利用现有设备或做必需升级。3系统需求分析3.1系统功效描述对于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她应该:1)在编目标时候自动快速查找新书籍是否已编目,并能够快速编目。2)能够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查找,以确定图书名称和存放位置。3)使用条码枪来实现图书借和还。4)统计当日工作人职员作流量和流量统计情况。5)查找出一本已借出书现在在谁那里。6)各类查找功效。7)统计一本借书证在一段时间内借过多少书。8)统计一本书在一段时间内被谁借过。9)在还书时实现计算机自动判定图书借阅是否超期依据条例进行罚款;能够设置罚款条例。10)在书丢失时进行赔偿。能够自行设置赔偿条理。11)设有多个库,要能够灵活设置库性质(1、是否可借2、借阅时间3、不一样读者借阅本书能够进行设置4、增加、删除、修改库)。12)图书管理员有不一样职位能够进行权限设置。(管理员和操作员)13)读者信息管理(权限设置)通用图书馆管理系统所必备功效,以下图3.1所表示,其中每个功效由若干相关联子功效模块组成。表3.1图书馆管理系统应包含基础功效图书馆管理系统基础信息维护读者管理图书管理期刊管理图书流通管理期刊流通管理统计分析管理权限管理系统管理3.2各子模块功效3.2.1基础信息维护基础信息维护“基础信息维护”用于对图书馆信息、书籍信息、常见词库等项目进行初始化设置,这些设置通常不轻易改动,包含功效模块如表3.2所表示。
表3.2“基础信息维护”功效模块“图书馆信息”用于设置本图书馆基础信息,包含图书馆名称、馆长、责任人、电话、说明等。“系统参数设置”用于设置系统运行所需参数,包含办证费用、证件使用期、图书超期罚款金额、期刊超期罚款金额等。“书架设置”用于设置书架基础信息,内容包含书架编号、书架名称等。“管理员设置”用于设置使用人员及权限。“图书期刊词库设置”用于设置系统常见词库,内容包含供给商、分级、附件、尺寸、语系、印刷等信息预先设定数值。3.2.2读者管理“读者管理”用于管理读者相关信息,包含功效模块如表3.3所表示。表3.3“读者管理”功效模块“读者类型设置”用于设置读者类型及相关信息,内容包含类型、图书册数、期刊册数、续借次数、限制图书、限制期刊等。“读者档案管理”用于设置读者相关信息,内容包含编号、条形码、姓名、性别、类型、出生日期、有效证件、证件号码、联络方法、登记日期、使用期至、操作员、备注、图书借阅次数、期刊借阅次数、是否挂失等。“借书证挂失和恢复”用于挂失和恢复读者借书证,挂失后该编号读者不能再借书。“过期续证管理”用于延续己过期借书证。“读者档案词库设置”用于设置读者档案常见词库。
3.2.3图书管理图书管理图书管理用于管理图书相关信息,包含功效模块如表3.4所表示。表3.4“图书管理”功效模块“图书类型设置”用于设置图书类型及相关信息,内容包含类型名称、可借天数等。“出版社管理”用于设置图书所属出版社基础信息,内容包含出版社编号、ISBN、出版社名称等。“图书档案管理”用于设置图书相关信息,内容包含编号、条形码、书名、类型、作者、译者、ISBN、出版社、价格、页码、书架名称、现存量、库存总量、入库时间、操作员、介绍、借出次数、是否注销等。“图书注销”用于注销、报废图书,将图书档案“是否注销”字段设置为1,被注销图书不
能够再借出。“图书征订”用于订购新图书,内容包含征订编号、书名、类型、ISBN、出版社、作者、译者、订购者、订购者联络方法、订购数量、订购单价、订购日期、是否验收、实际数量、实际金额、验收日期、操作员等。“图书验收”用于征订图书到货后验收,增加图书库存等。“图书盘点”用于打印图书在库清单供盘点使用。3.2.4期刊管理“期刊管理”用于管理期刊相关信息,包含功效模块如表3.5所表示。表3.5“期刊管理”功效模块“期刊管理”和“图书管理”功效是一致,只是期刊档案内容和流通管理方法和图书有所区分。3.2.5图书流通管理“图书流通管理”用于管理图书流通步骤相关操作,包含如表3.6所表示功效模块。表3.6“图书流通管理”功效模块“图书借阅”用于登记读者借阅图书统计并降低图书在库库存,登记内容包含借阅编号、图书编号、读者编号、借阅时间、应还时间、操作员等。“图书归还”用于登记读者归还图书统计并增加图书在库库存,登记内容包含归还编号、图书编号、读者编号、归还时间、操作员等。“图书续借”用于登记读者到期图书续借统计。“图书预约”用于登记读者图书预约统计。“图书丢失”用于报失图书,内容包含丢失编号、图书编号、读者编号、赔偿金额、操作时间、操作员等。
3.2.6期刊流通管理“期刊流通管理”实现功效和“图书流通管理”是一致,只是管理对象是期刊,包含功效模块如表3.7所表示。表3.7“期刊流通管理”功效模块3.2.7统计分析管理“统计分析管理”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分析决议提供依据,包含功效模块如表3.8所表示。表3.8“统计分析管理”功效模块3.2.8权限管理“权限管理”为不一样身份给和不一样权限,方便对整个系统进行正当有序管理。4系统结构设计4.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4.1.1概述管理信息系统主流技术和管理思想一样,也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界面技术从上世纪DOS字符界面到现在图形界面(或图形用户界面GUI)。这种用户图形界面,不仅直观和易于使用,更关键是基于平台任何应用软件其风格全部是相同,使用人对操作培训要求不高,而且软件可操作性强,易于识别;现在信息系统平台体系结构也从过去单用户发展到今天用户机/服务器(C/S)体系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C/S(/)结构,即大家熟知用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经过它能够充足利用两端硬件环境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端和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通讯开销。
现在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全部是/形式两层结构,因为现在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Web应用发展,Web和/应用全部能够进行一样业务处理,应用不一样模块共享逻辑组件;所以,内部和外部用户全部能够访问新和现有应用系统,经过现有应用系统中逻辑能够扩展出新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现在应用系统发展方向。B/S(/)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伴随技术兴起,对C/S结构一个改变或改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经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不过关键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么就大大简化了用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和升级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总体成本(TCO)。4.
1.2两种结构对比C/S和B/S是当今世界开发模式技术架构两大主流技术。C/S是美国企业*早研发,B/S是美国微软企业研发。这两种结构对比也是各有所长。C/S架构软件优势在于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简单C/S体系结构数据库应用由两部分组成,即用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二者可分别称为前台程序和后台程序。运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机器,也称为应用服务器。一旦服务器程序被开启,就随时等候响应用户程序发来请求;用户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自己电脑上,对应于数据库服务器,可称为用户电脑,当需要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任何操作时,用户程序就自动地寻求服务器程序,并向其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依据预定规则作出应答,送回结果,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B/S架构软件优势在于维护和升级方法简单。现在,软件系统改善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产品显著表现着更为方便特征。对一个稍微大一点单位来说,系统管理人员假如需要在几百甚至上千部电脑之间往返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但B/S架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全部用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维护。不管用户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全部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工作量,全部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假如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
所以用户机越来越“瘦”,而服务器越来越“胖”是未来信息化发展主流方向。以后,软件升级和维护会越来越轻易,而使用起来会越来越简单,这对用户人力、物力、时间、费用节省是显而易见,惊人。所以,维护和升级革命方法是“瘦”用户机,“胖”服务器。4.1.3本系统结构基于两种主流架构对比和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本身业务特点,我选择了采取C/S架构来完成本系统。系统前台程序和后台数据库分别采取了企业.0和企业SQL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这么选择也是比较流行一个方法,能够满足系统基础性能需要。4.2系统功效结构设计4.2.1功效结构图所谓功效结构图就是将系统功效进行分解,按功效隶属关系表示图表。管理信息系统各子系统能够看作是系统目标下层功效。对其中每项功效还能够继续分解为第三层、第四层……甚至更多功效,从概念上讲,上层功效包含(或控制)下层功效,愈上层功效愈笼统,愈下层功效愈具体。功效分解过程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过程。图中每一个框称为一个功效模块。功效模块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分得大一点或小一点。分解得*小功效模块能够是一个程序中每个处理过程,而较大功效模块则可能是完成某一任务一组程序。
功效结构图设计过程就是把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多个功效较单一过程。这种把一个信息系统设计成若干模块方法称做模块化。模块化是一个关键设计思想,这种思想把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部分规模较小、功效较简单、更易于建立和修改部分,首先,各个模块含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分别加以设计实现,其次,模块之间相互关系(如信息交换、调用关系),则经过一定方法给予说明。各模块在这些关系约束下共同组成一个统一整体,完成系统功效。本系统关键完成以下功效模块:读者管理,图书管理,图书流通管理,权限管理等功效模块。其功效模块以下图4.1所表示:图4.1系统功效结构图4.3系统功效分析4.3.1读者管理“读者管理”完成功效是对读者类别进行设置和对读者档案进行管理。对于读者类别设置,关键是针对不一样读
者类型设置其借书数量,比如,对于士官,能够设置*大借阅数量为5本,并能够借阅期刊,而对于士兵,则设置*大借书数量为3本,并不能够借阅期刊,并据此创建一个读者类别信息表。对于读者档案管理,是在该读者办理图书证时候对该读者相关信息登记,而且读者借书证号要**绑定一个用户号,并据信息创建一个读者信息表。4.3.2图书管理“图书管理”完成功效是对图书类别进行设置和对图书档案进行管理。对于图书类别进行设置近似于对读者类别进行设置,图书类别设置参考于“上图”进行,并据此创建一个图书类别信息表。图书档案管理实际上是对每一个本书信息进行登记,并据此创建一个图书信息记录表。因为以上两部分操作相对较简单,所以没有画出步骤图。4.3.3流通管理“流通管理”分为图书征订,图书借阅,图书归还,逾期清单,图书罚款等多个功效。图书征订时能够先填写一个订单,若这个订单费用已经交清,则能够完成一次图书征订工作。图书借阅时,首先要输入借阅书名,或编号,对图书库进行查询,假如有该书,则能够借阅,接下来就是借阅登记。其步骤图以下图所表示:图4.3借书步骤图在图书归还时首先查询借书日期,假如发生了超时,则按预先制订规则进行罚款,而且产生一个逾期清单,和提交一个罚款统计。
其步骤图以下:图4.4图书归还步骤图4.3.4权限管理权限管理功效是依据不一样身份赋于不一样权限,方便对整个系统进行正当有序管理。4.4系统步骤图:系统步骤图图3.5所表示:图4.5系统步骤图4.5系统总体框架图图4.6系统总体框架图以上为本系统概要设计。5结束语本系统是一个面向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系统充足考虑了学校图书馆日常业务特点,是一个含有一定实用性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它方便了图书馆管理人员使用,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也提升了借阅效率,方便了读者。本系统关键完成对读者、书籍、读者借阅信息管理,整个系统采取目前流行用户机/服务器架构。从设计内容来看,本系统还不算很完善。有很多设想中功效,因为设计时间较短,无法全部实现。还要对系统进行不停地改造和完善工作。需要对系统进行部分优化,降低信息处理复杂程序,设计简捷窗口操作,简化了操作复杂程序,做到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而且易于功效添加。才能成为好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实现了图书馆日常管理基础功效。在借书、还书部分建立了良好链接关系,某一部分数据修改均会自动引发系统对其它相关部分进行连锁修改。在用户管理方面,系统很好地实现了添加用户、修改用户密码和退出系统功效。
在查询方面系统实现了多条件选择查询信息,满足了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经过这次设计,也使我能力得到了提升。对知识掌握和利用比以前愈加好,对信息系统了解比以前加深了很多,这些提升对我以后工作学习全部是很有帮助。6参考文件[1].罗朝胜..0程序设计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00-357[2].李芷.软件工程方法和实践,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68-79[3].邓良松.软件工程,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王彤宇王秀红张冬霞王春红.管理信息系统,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0-166[5].王小铭.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和开发实践指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36-122[6].贾志华.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7].段爱玲,张德贤,张红梅,孙会峰,唐建国.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6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