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 ( Radio ) 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是一种综合了自动识别技术和无线电射频通信技术的应用技术, 是一项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近几年 RFID 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图书馆的关注。
RFID 主要由电子标签( Tag)、 读取器( )和相关应用系统( )所组成。RFID是一种应用电磁波频谱, 以非接触、 无视觉、 高可靠的方式, 传递特定识别信息的网络系统。RFID系统在图书馆管理领域的应用, 更新了传统的条码技术和安全机制, 加速了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的进程, 也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硬件平台。
1.管理方式自动化
620)this.style.width=620;" =0 alt=RFID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方案 src="">
RFID “智能馆藏系统” 包含了馆员服务系统、 芯片转换系统、 自助借书系统、 自助还书系统、 馆藏盘查系统、 通道侦查系统等一系列自动化管理系统。每一本图书都贴上 RFID标签, RFID检查机被安装在图书馆的出口处。当有人离开图书馆时携带没有被检查的贴着 RFID 标签的图书或其他媒体资料时, RFID检查机就会响起警报。如果有人试图避开警报带走书籍的话, 图书馆仍然可以追踪图书, 从而将其归放在原处。
2. 服务模式先进化
( 1)读者进入图书馆后, 首先可以在自助设备上检索图书情况。 借书是自助的, 读者将挑好的书放在自动借书机前, 并付上自己的 “一卡通” , 机器会自动扫描, 然后打印出借书凭条。 还书时只要把书放在自动还书箱的 “投书口” 处, 系统便自动识别图书并进行处理。 在借书和还书的环节中, 工作人员介入的时间很少。
( 2)柜台工作站可以同时处理借还书作业, 并且可以处理其他较复杂的工作,例如:续借、 罚款等作业。
( 3)图书馆门外的自助查询系统是 24 小时服务的。 电子书籍和期刊的阅读, 电子资料的查找都非常方便。
( 4)RFID侦测门系统稳定(不受环境影响)。
( 5)馆藏盘点时, 图书馆员只需手持馆藏盘查系统在书架上横移即可读取, 盘点时间很短, 原来需要几个人几个月的工作量, 一个人半天就可以完成, 同时可以很容易找到不在书架或者乱架的图书, 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 让员工有更多的时间为读者提供帮助或增加更多的服务项目。
RFID的电子标签较条码有更多的优越性:
( 1) 资料可更新: 条码印刷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 电子标签则可不限制次数的新增、 修改、 删除其标签内存储的资料。
( 2)方便资料辨读: 条码阅读器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下,要使扫描光源照射在条码上才能辨读,RFID标签只要在无线电波范围内,即可传送信号。
( 3)存储资料容量大: 一维条码是 50 字节, 二维条码*大的容量可储存 2 至 3000 字节;RFID 标签*大容量可以达到数兆字节。
( 4)可重复使用: 条码随着商品的寿命结束而结束; RFID标签因为本身资料可更新, 因此可以重复使用。
( 5)扫描速度快, 可同时读取数个资料: 条码阅读器一次只能读取单一条码资料; RFID标签的辨识器可同时间辨识 5 个标签。
( 6) 安全性好: RFID标签读取方面皆有密码保护, 高度安全性的保护措施使之不易被伪造。
( 7)耐久性: 一般传统纸制或塑胶材质的条码有时会因下雨或潮湿的环境及搬运的过程中遭致毁损而难辨识。RFID具有重复使用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次以上的特性, 其材质也能够被放置于较为恶劣的环境中, 因此比条码更有耐久性, 自然成本也较为节省。
( 8)体积小: 传统的磁性条码受限于体积, 不易嵌在较小的物品上。RFID则不然, 它的迷你体积可以隐藏在各种物品里面。
“ 技术**, 管理先进, 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是现代图书馆提倡的办馆理念。凯泰科技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 给师生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图书借还模式, 让读者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