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智慧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电子图书馆软件-河南亿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5-30

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图书馆借阅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图书、期刊、试卷合订本等查询信息。这种查询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 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 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 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系统运行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满足读者、管理员双方面的需要。实现了数据库表的浏览,记录的添加、删除和修改,实现了多种条件查询,实现了读者锁定功能等。设计充分利用 J2EE、SQL 2000 数据库技术的强大力量,提高了编程效率和可靠性。 【关键词】图书管理;MIS;J2EE Based J2EE【】 can help . books way. way has many , , bad . What's more, time , . which runs show , , under about . J2EE,SQL 2000 .【】 MIS J2EE **章概要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1现状调研 第二章需求分析 2.1业务流程与设计目标 2.1.1业务流程 2.1.2设计目标 2.2系统需求分析 2.2.1功能需求 2.2.2性能需求 2.2.3运行需求 第三章总体设计 3.1功能设计 3.1.1功能模块设计 3.1.2功能模块总体结构图 10 3.2 数据库设计 10 3.2.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0 3.2.2 图书信息表结构设计 12 3.2.3 读者信息表结构设计 13 3.2.4 读者信息表结构设计 13 3.2.5 借书还书信息表结构设计 13 第四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14 4.1数据库连接模块 14 4.1.1数据库连接模块概述 14 4.1.2 数据库连接模块实现 15 4.2 系统登录模块 15 4.2.1系统登录模块概述 15 4.2.2系统登录模块实现 16 4.3 借书登记界面模块 17 4.3.1 借书登记界面模块概述 17 4.3.2 借书登记界面模块实现 18 4.4 还书登记界面模块 19 4.4.1 还书登记界面模块概述 19 4.4.2 还书登记界面模块实现 20 4.5 续借登记界面模块 20 4.5.1 续借登记界面模块概述 20 4.5.2 续借登记界面模块实现 21 4.6 读者设置模块 22 4.6.1 读者设置模块概述 22 4.6.2 读者设置模块实现 22 第五章 系统测试 24 5.1 软件测试方法与步骤 24 5.2 测试环境 24 5.3 功能测试 25 5.4 集成测试 26 5.5 评价 27 结束语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引言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图书馆信息而设计的。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

图书馆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图书借阅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一般借阅情况是记录在借书证上,图书的数目和内容记录在文件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一长,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图书进行更改就更加困难了。基于这此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章 概要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原因。计算机的*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图书信息而设计的。 本图书管理系统是针对学校的图书馆日常操作业务而开发的管理软件。

根据管理员、读者借阅的需求,实现图书、读者之间的有序化、信息化管理。本系统主要由这几个模块组成:日常借阅管理、读者管理、图书管理、系统设置等。图书管理系统通过录入图书的详细资料,建立读者档案、系统用户资料,设置各类参数(如:超期期限、人员类别、图书类别等),找出图书与读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日常的借阅操作。基于这些得到的基础数据,系统自行生成相应的统计数据供管理员查询、分析。另外,管理员还可以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定期的数据更新和数据库维护;为读者借阅时提供图书是否在馆,以及自己借书、还书等情况的查询功能,图书管理系统力求给图书管理员提供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途径去管理这些庞大,繁琐的信息和图书。 1.1.2 研究意义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

数据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潜在应用环境。 基于这个问题,本人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1.2系统调研与可行性分析 1.2.1 现状调研 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对于图书的借书和还书过程,想必大家都已很熟悉。在计算机尚未在图书管理系统广泛使用之前,借书和还书过程主要依靠手工。手工过程的不足之处显而易见,首先处理借书、还书业务流程的效率很低,其次处理能力比较低,一段时间内,所能服务的读者人数是有限的。本系统正是基于改变这种现状的一个尝试,用SQL 2000 数据库实现,用JAVA语言开发,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利用本系统来处理这些流程无疑会极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处理能力。我们将会看到排队等候借书、还书的队伍不再那么长,管理员出错的概率也小了,读者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选择书和看书上。

1.2.2可行性分析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主要目的是利用数据库软件编制一个管理软件,用以实现图书管理员对图书的多项管理。同时对整个系统的分析、设计过程给出一个完整论证。图书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数据管理新模式。对图书和读者的管理,其实是对图书和读者数据的管理。本系统的建成无疑会为图书管理员提供极大的帮助。本系统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系统业务流程分析、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和系统输入/输出设计等。做这些工作需对数据库知识有足够认识,并深入的了解 SQL 2000的使用和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需要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研、教育等领域产生的大量信息进行管理,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数据库技术则是信息管理与数据处理的先进技术。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作为计算机的三大主要应用(科学计算、过程控制和数据处理)之一的数据处理,已迅速上升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方面,数据库技术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数据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并且现代的信息管理系统几乎都以数据库技术作为核心。 第二章 需求分析 目前,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已成为组网的标准模型,也是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主流方式。

这种结构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对数据的处理分前台和后台,客户机完成屏幕交互和输入、输出等前台任务,而服务器则完成大量的数据处理及存储管理等后台任务,使后台处理的数据不需要在前后台间频繁传输。 众所周知,所有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它们的*终的目的是实现能够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也就是说要将某些特定形式的数据加工处理转换成为用户所能接受的数据形式。对于计算机程序所处理的数据,它的信息模块一般包括原始数据的内容、数据的流向和数据结构。通常所说的数据的内容就是数据项。通常所说的数据流指的是数据经过一个应用程序系统的时候它的变化方式。录入的原始数据首先要转换成系统的中间数据,*后再转换成输出数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允许从已经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中引进附加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转换应该是应用程序中需要具备的功能或者是子功能,数据转换功能之间的数据传递,确定了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9:00-20:00
微信二维码
opyright ©2023河南亿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3018280号  XML地图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友情链接: 合肥网站建设 烫金箔 体系认证 包装彩盒 液氩储罐 代理记账 体育木地板 石磨面粉机 合肥网站建设 礼盒印刷